Back

花卉种植

花卉种植



1.梅花



  第一章 中国十大名花的养植



  1.梅花



  隆冬时节,百花凋谢,唯有梅花怒放。那傲霜斗雪的姿态,给游人增添不少情趣。我国赏梅胜地较多,除了我们南京梅花山外,其他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超山梅花超山位于浙江省余杭县,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梅林之中,有两株古梅尤为名贵。



  灵峰梅花灵峰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北角的青芝坞内。从前曾与孤山、西溪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如今已汇集有江、浙、皖梅花珍品45个品种,有梅园160亩,腊梅园20亩,植梅6000多株,已成为西湖赏梅胜地。



  淀山梅花淀山湖梅园是上海市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190亩,植梅5000多株,品种40多个,其中不少为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梅。



  磨山梅花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我国四大梅园之一,又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磨山梅园环岭环湖,环境十分优美,植梅30000余株,品种有139个。



  罗岗梅花:驰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罗岗香雪”,位于广州市30多公里外的东郊罗岗。罗岗山四面环山,中央谷地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开,漫山遍野,仿佛置身于“梅海”之中。



  此外,还有成都草堂寺、重庆南岸南山、昆明黑龙潭、歙县多景园梅溪、闽西十八洞等,都是闻名遐迩的赏梅胜地。



  “为什么梅花开在冬天?”



  “因为梅花爱上了冰雪。”



  据说,梅花的前生是一种名贵的花,极其娇嫩,必须严格控制温湿。可是,她看见温室外面雪花飞舞的样子,觉得美,觉得有趣,就要出去玩,怎么劝都不行。她的园丁极其爱她,为了说服她,让她知道雪的寒,园丁自己走出温室,被冻成了冰柱。梅花这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从此她爱上了冰。她开放在冰天雪地里,为了和冰在一起,也为了惩罚自己。所以,梅花的美和香,是苦寒、苦香。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我国社科院陶庆梅博士语)。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武林旧事》载,苔梅有两种:一种苔藓特厚,花特别多;一种苔如细丝,长尺余。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



  栽培变种和品种较多,有单瓣、半重瓣和重瓣,花色有白、粉、深红、绿萼,树形有垂枝等变化。



  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品种有3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型。其中宫粉最为普遍,花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型花紫白;绿萼型花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梅花的种值方式



  梅花的栽培,有园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方式。



  1.露地园林栽培最重要的是要适地适树,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切合其生态要求。一般栽2~5年生大苗,栽植方式可用孤植、丛植或群植。栽前要掘树穴,施基肥,栽后要浇透水,加强管理,梅树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宜。修剪一般宜轻度,并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一年一般应施三次肥,即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含苞前尽早施速效性肥,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7月初)要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过磷酸钙等速效性“花芽肥”,促进花芽分化。



  2.切花栽培以生产切花为主要目的栽培梅花,多在露地成片栽种,株行距可较小(3米×3米),主干分枝点留低(约30厘米),并适当重剪,多施肥料,以促进大量生长较长的花枝。作切花栽培的品种,要求长势健旺,而且能年年着花繁密,如宫粉型梅。



  3.盆景栽培先将苗木经露地栽培数年后,于年底上盆,栽前栽后均要加以整形修剪。必要时可用刀切、棕丝扎、铁丝缠。修剪梅桩、盆梅,应较露地梅花为重。花前先置于冷室向阳处,含苞待放时移至室内观赏,花后应进行强度短截,仍移至露地培养,借以恢复元气,增强长势。



  4.催延花期栽培可令其春节、五一、国庆、元旦等节日开花。因梅花对温度很敏感,要使它在元旦、春节开花,因时间已接近自然花期,很易做到,但要注意增温不宜太猛,要经常洒水,以保持空气湿度,并将其放置于阳光充足处,花蕾露色后,移至低温处,这样可维持正0~20天不开花,若给于10c~15c的条件,则经一周左右即可开花。如要在“五?一”开花,可将花芽丰富的盆梅置于略高于冰点的冷室中,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渐移出室外。若要提前至“十?一”开花,则要在抽梢长30厘米后及时“扣水”,重施追肥,并摘除全部叶片,再依次给以低温和增温处理,促其新形成的花芽提前于“十?一”前夕吐蕊。



  繁殖方法



  最常用的是嫁接,扦插、压条次之,播种又次之。作为梅的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常用杏、山杏或山桃。杏和山杏都是梅的优良砧木,嫁接成活率也高,且耐寒力强。梅本砧表现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树花作砧嫁接成古梅树桩,更为相宜。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于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还可在秋天进行,芽接多于6~9月进行。梅树扦插,因品种不同,其成活率差异很大,一般于11月份扦插10厘米~15厘米一年生枝,插前用500ppm蚓哚丁酸作快浸处理,可提高成活率。压条一般于早春进行,将1~2年生、根际萌发的枝条用利刀环剥大部,埋入土中深3厘米~4厘米,平时注意保湿,于秋后割离、分栽。为了培育新品种和砧木,多用播种,6月收成熟种子,清洗晾干,秋播。如春播,应进行层积处理。



  栽植要点



  做好梅花的栽培管理工作,首先应了解和掌握梅花的生态习性和它适宜于什么样的生长环境。梅花喜干燥,忌潮湿,爱阳光,喜肥沃,比较耐寒。适应栽培的区域较广,我国南北方皆可栽培。



  在梅花的栽培管理中,有几个重要的环节需要抓好:



  一、上盆和翻盆换土。不论采取嫁接、扦插、压条、播种哪种方法繁殖,若作为盆栽花,在花苗长到10~20厘米长后,都要经过上盆。此后,为了保证其根须有发展余地,使其获得充分营养,每年都需要换盆(或称翻盆)。上盆一般在10月进行,将苗木带根土起出后上盆。若是嫁接苗,则砧木经露地生长二年,根系已较以达,宜用30厘米的口径的花盆栽种。先在盆底出水眼上置一块瓦片,然后垫上粗砂或炉灰渣约2厘米厚,再放些充分腐熟的酱渣、豆饼、马掌、油枯等作基肥。但培养土内的含肥量不宜过多。栽好后浇一次透水。然后放置在室内越冬。室内温度以3~6度为宜。以后每年翻盆换土时间,最好在开花后的3月进行。在换盆时,要注意修剪去腐根和过盛的一部分根。年年翻盆换土,还有利于培养古老梅桩,每次换盆时,可意识地提高植株的位置,使基部曲根越来越多地裸露出地表,多年之后即可成为盘根错节、姿态优美的梅桩盆景。



  二、适度的光照。梅花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而不耐长期荫蔽。只有给予充足的光照,使其获得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才能获得充分的营养,因而才能生长健壮,开出既多又大的鲜艳花朵。



  三、合理浇水。浇水应根据季节、气温、晴雨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地说,夏季晴天,天气干燥,可于每天傍晚浇水;若遇阴天,则应根据空气、土壤是否干燥,决定少浇或不浇,或2~3天浇一次。下大雨时,要倾斜盆体排水,待雨过天晴时再把盆扶正。入秋后气温逐渐降低,浇水也应逐渐减少。天旱时,应注意保持盆土的湿润,要掌握不干不浇水,见干浇水的原则。当新苗长至15厘米左右即将上盆时,就应该控制水分供给,以免枝条长得太长,不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养分的积累。有经验的莳花者认为:梅花青叶萎衰是由于盆土过干,叶片发黄脱落则是盆土过湿。总之,要记住梅花是既喜湿润又怕水涝的花木,浇水多少,要认真掌握。



  四、适度施肥:梅花是一种喜肥花卉,在生长过程中,它需要有氮肥、磷、钾肥的源源供给;但梅花又是不喜大肥的,供肥不可过量。但春季发根后至7月花芽形成这段时间内,可每隔10~15天浇一次腐熟的稀薄豆饼液肥;秋季花芽分化时,要停施氮肥;增施少量磷肥,以促使多形成花芽,并保证花芽分化所需要的养分供给,到10月上旬可再施一次液肥,促使早春开花鲜艳。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和松土,以保持盆土疏松,利于根系发育。



  五、整形修剪。要使梅枝多着花,可以采用在花芽形成的当年修剪新生枝条的方法,促使多生新枝。新会过长,花蕾反而少,新枝短壮则花蕾最多。在春季花后主干上长出的新侧枝中,有徒长枝、纤弱枝和病虫枝,应从基部剪除。秋季时,这些新侧枝的叶腋中就有花芽发出,对这些有花芽的枝条,入冬时还要修剪一次,只需保留10厘米左右。开花后要剪短枝条,配合浇水施肥,促进多新枝壮枝以利于多开花。



  盆霜梅花可修剪成多种形式的树型。还可以刻意修剪,制作成盘根错节的树桩盆景,培育出俨然古老梅桩的苍劲雅姿。



2.牡丹



  2.牡丹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名。“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唐朝人更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牡丹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醉似狂。宫中亦爱重牡丹,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唐皇极为赞赏。“国色天香”亦从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号。



  中国牡丹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历史。栽培品种从单瓣花逐步演化成复瓣、重瓣乃至台阁型。促使牡丹品种向重瓣化演进的主动力是良好的栽培条件。已知将品种的优良性壮和枝变,通过嫁接固定下来,由之,新品种大量涌现。



  总之,从唐代起,就推崇牡丹为“国色天香”,由于历代举国一致地珍视和喜爱,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热潮。实际上已经赋予牡丹以国花的地位。尽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统领群芳,国色天香的崇高地位,从未动摇!牡丹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影响之深远,声望之显赫,地位之尊容,是其他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我国关于牡丹的最早记载,见于东台县志、北宋吕夷简在东台西溪做盐官,曾手植枯枝牡丹一本,护以朱栏,不忍攀枝,既久,干高数丈,每春花开数百朵,海滨称为盛事。吕夷简为此写了《手植牡丹一本》的诗:“异香浓艳压群花,何事栽培近海涯,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



  牡丹别名花王,落叶性小灌木,一般高l~2米,老树可达3米。在长期栽培中,历史均培养不少品种,并有专著问世,如宋欧阳修著《洛阳牡丹记》,明薛凤翔著《牡丹八书》,清余扶伯著《曹州牡丹谱》等。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个品种。解放后以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及北京三地栽培品种较多,总数约在300种左右。武汉市汉阳公园移植牡丹,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每年4月20日左右前往洛阳看牡丹的至今络绎不绝。



  牡丹品种分类常依花色及花型来分,如以花色来分,有红花系、紫花系、黄花系等。花型有单瓣型:如青山贯雪、粉娥娇;荷花型:如露珠粉、似荷莲;菊花型:如越粉、大胡红;金环型:如姚黄、月娥娇;绣球型:如葛巾紫等,只有少数品种有香气,它不是以香闻名。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为直立型、开展型和半开张型;按芽型可分为圆芽型、狭芽型、鹰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习性可分为单枝型和丛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红、紫、蓝、黑和复色(实际上并无纯正的蓝与黑色);按花期可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种有二次开花的习性,春天开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开花,即称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为系、类、组型四级。四个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个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二个组即千层组和楼子组;组以下根据花的形状分为若干型,如单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药用:



  牡丹自古以来皆用其根皮入药,名曰“丹皮”。《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李时珍撰《本草纲目》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佳”。丹皮用量很大,国内年需要量在250万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约为50万公斤。曹州牡丹为药用观赏两用品种,所产“曹丹”皮厚粉足质量好,为全国丹皮四大产区之一。牡丹根皮外层为木栓层,由多列木栓细胞组成细胞壁,呈浅红色;内层为皮层,由数列切向延长的薄皮细胞组成,皮层内韧皮部,占根的绝大部分,中心为木质部及髓。牡丹根的韧皮部及皮层薄壁细胞和细胞间隙中,聚集有较多的草酸晶簇,并含有很多淀粉。鲜皮中含有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C20H28O12)约5~6%,但易受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PaeonolC9H10O3),为带有光泽的针状结晶,可溶于水及一般溶剂,还含有芍药甙(Paeonorin)、苯甲酸,挥发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牡丹酚为主要药用成份,具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丹皮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白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水剪汤剂还有降血压作用。丹皮呈圆筒状、半圆筒状或破碎的片状,有纵向裂隙,两面向内卷曲,外皮粉白色或微红,内层棕色或土黄色,有细顺纹,质而脆,容易折断,断面呈粉性白色,具有特异香气为了便于运输和贮藏,加工后的根皮通常截成6~15cm长的小段,装在木箱或竹篓、条筐里,放在干燥通风避雨的地方。贮藏期间要注意防潮。受潮后其断面由原来的粉白色奕马红色,如转成黑色即已表明已变质。如发现受潮应立即放在阳光下摊晒,晒干后再轻轻装起,缓缓加盖,以免压碎。



  牡丹诗歌



  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牡丹的传说



  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刘师阁”的传说: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之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天彭、山东菏泽等地,芳香远播。



  “万卷书”的传说: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又名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秋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歹刘黄”的传说: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陆军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为他花种得特别好,常遭顽童袭骚。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当时黄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进行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苛种,成为一种时尚。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中国牡丹主要产地



  山东菏泽,素有“牡丹之乡”之美称,2006年被评为“中国牡丹城”。



  河南洛阳,古诗有“洛阳牡丹甲天下”,有“牡丹之都”之美誉。



  安徽铜陵;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陕西汉中,有牡丹园。



  “竞夸天下双无绝,独立人间第一香”。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爱花的民族,尤其钟爱牡丹。我们的祖先爱牡丹、种牡丹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



  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谢康乐更具体指出种植的具体情况:“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这也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洛阳花事衰微,杭州却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长安、洛阳等地能见到的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转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今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



  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间引入牡丹,也同于万历(1573~1620)年间达到繁盛。两地之间相互交换品种,“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亳州也引进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一种“金玉交辉”的品种,说是:“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实红”两种,也产于曹州。《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至四十亩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数百株。”(《五杂俎》)。由此可以看出,现今牡丹的主要产地菏泽,在明代就已开始繁盛了。



  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记载辽圣宗(公元982~1031)在统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城外还有三大名园梁家园、清华园和惠安园。



  在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此外杭州、苏州、上海也有不少种植。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灵川、灌阳,灌阳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阳。”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这时,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中记述了151种,内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收益亦大。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再加上社会上的爱好,菏泽人善于种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药用,所以菏泽牡丹,常期发展,历久不衰。



  在清代,甘肃大部分地区也有牡丹栽培。而以兰州、临夏、临洮一带为栽培中心地。清末编纂的《甘肃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的记载。延安万花山,位于杜甫川内花源头村对面,这里盛产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记有“花源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附近群众有在农历四月初八到此赏花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江南牡丹中有宁国牡丹和铜陵牡丹。据1936年编《宁国县志》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白、黄为贵,……。”关于铜陵牡丹,据《铜陵县志》载:“仙牡丹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艳绝丽。相传为葛洪所种。”葛洪为晋代人,按此传说,以有160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600多个品种,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中国牡丹栽培、观赏、科研中心,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牡丹栽培的历史,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地区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随着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随之变换,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转移过程为:洛阳(隋)—长安(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这是中国牡丹品种群形成和发展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发展中心:一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周围及皖东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肃的兰州、临夏;四是广西的灌阳。



  牡丹品种的识别



  春日牡丹竞芳菲。倘若你徜徉于花海之中。恐怕你除了惊叹花的娇艳,还欲知道她的芳名。如果携友赏花,你能说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几多风雅和无限乐趣。其实,多数牡丹花是不难鉴别,只要有心,便能结识她。



  从花上鉴别



  花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牡丹与其他花卉一样,其主要特征集中于花冠上,欲分辩品种先要看花冠。



  从花型上分



  牡丹分类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以下举例说明。



  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泼墨紫”、“凤丹”、“盘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种。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红云飞片”、“似何莲”、“朱砂垒”。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洛阳红”、“菱花晓翠”。



  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显著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细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盘”、“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鲁粉”、“蓝田玉”。



  金环型:外瓣突出且宽大,中瓣狭长竖直,呈金环型。如“朱砂红”、“姚黄”、“首案红”。



  皇冠型:外瓣突出,中瓣越离花心越宽大,形如皇冠。如“大胡红”、“烟绒紫”、“赵粉”。



  绣球型:雄蕊完全瓣化,排列紧凑,呈球型。如“赤龙换彩”、“银粉金鳞”、“胜丹炉”。



  最后四型可以概括为台阁型:由两朵重瓣单花重叠而成。分为“菊花叠”、“蔷薇叠”、“皇冠叠”、“绣球叠”。如“火炼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楼”等。



  从花色上分



  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墨紫色的“种生黑”、紫色的“首案红”、绿色的“豆绿”、粉色的“赵粉”、黄色的“姚黄”。还有花色奇特的“二乔”、“娇容三变”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



  从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黄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从叶上鉴别



  牡丹叶为3出2回复叶。因品种的不同,叶子所呈出现来的形状、宽窄、厚薄、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红”叶大、圆而肥厚,叶面多平展。如“墨洒金”叶形大而长,但小叶较狭长,质地薄,较稀疏开展或下垂。如“状元红”全叶中等大小,小叶长椭圆型,边缘缺多且较尖、上卷,叶多斜伸。如“豆绿”叶背有一层白绒毛。如“大棕紫”叶色发紫红等。



  从枝干上辨别



  这一方法是通过株形和分枝方式来区别品种。牡丹为丛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种,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条开张角度小,直立向上,节间长,长势强,株丛高大,如“洛阳红”、““桃李增艳”等。



  开展型:枝条开张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赵粉”等。



  半开展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如“脂红”、“蓝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单枝型和丛枝型。



  单枝型:当年生枝间较长,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发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黄”、“粉二乔”等。



  丛枝型:当年生枝间较短,新生芽多且发枝力强。当年即可形成丛生状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宝珠”等。



  从芽上识别



  牡丹不同的品种,其芽形与芽色也不尽相同。“洛阳春”的芽尖而圆;“朱砂垒”的芽呈狭尖型;“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至于芽色就更为丰富:“百花妒”的芽为黄绿色;“脂红”的芽为绿色;“墨魁”的芽为暗紫色等。芽色与花色有一定的相关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浅者,花色也浅。



  从果实上识别



  一般结实力强,心皮呈开张轮状辐射排列的品种,多为单瓣和半重瓣品种,如“似金莲”、“凤丹”等。结实率低,果实成簇生状,多为重瓣起楼品种,如“二乔”、“朱砂垒”等。



  从根上分辩牡丹的根部也作为区别其品种的辅助手段。一些品种根系中毛细根少,根的粗细较均匀,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种有较多毛细根,呈蓬状,如“瑛王名宝珠”大多数品种根为白、黄白、红白色等,而“首案红”根呈紫红色,为识别此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牡丹的栽植



  栽植牡丹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壤性质以中性最好,微咸微酸性封亦可。栽前要剪去病根和折断的根,用0.1%的硫酸铜溶液或5%的石灰水浸泡半小时进行消毒。然后用浅水洗冲干净,栽植深度以根茎处与土面齐于为好。在黄河流域以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为宜。



  黄河以北地区可适当早栽,长江以南地区可适当晚栽。若栽植过早容易引起“秋发”,次年无花。栽植过迟,伤口愈合慢,影响成活或成活后生长缓慢瘦弱。牡丹虽然比较耐旱,但在春、秋干旱季节也要进行浇水,夏季雨水多时还应注意排水防涝。牡丹喜肥,每年至少需施3次肥。第二次在5月上旬施“花后肥”,可用饼肥或复合肥,也可用0.2%~0.5%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第三次在入冬前后施用。牡丹的整形修剪主要包括定干、修枝、除芽、疏蕾等。牡丹移植2~3年后,即可进行定干,决定植株留枝干多少。对长势弱、发枝数量少的品种,一般剪除细弱枝,保留强枝长势强健、枝干较多的品种,以留3~5干为宜长势特强、生长旺盛的品种,可以修剪成为独干式的“牡丹树”。牡丹定干工作宜在秋、冬季进行,定干要视植株生长情况分数年完成。牡丹根际有许多不定芽,每年春季大量萌发,与枝干争夺养分,应及时除去。该项工作分春、秋季两次进行。一般经过定干,除芽和修剪即可使植株生长均衡,开花繁茂。



  牡丹除露地栽培外,也可盆栽。盆栽牡丹,要选择适应性强、花型较好的早、中花品种,如洛阳红、二乔、胡红、赵粉、似荷莲、一品朱衣、青龙臣墨池等。盆土可用疏松、肥活、排水良好、呈微咸或微酸性的培养土。9月中、下旬上盆,为避免“秋发”,可适当带叶栽植。修剪整形,与地栽牡丹相似,日常管理与一般盆花类同。唯冬季要注意将盆栽牡丹放入“花池”,池内填充锯末,防寒越冬。在严寒地区,可将牡丹带盆埋入土中,或将植株地上部分用稻草包扎或用多层牛皮纸袋套上,再培土过冬。



  牡丹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紫纹羽病、根瘤线虫病。害虫有天牛、介壳虫等。防治牡丹叶部的病害,可在当年开花后每半月在叶部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连续喷3~4次。每年入冬时剪除牡丹枯叶,集中烧掉。紫纹羽病的发病部位在根茎处或根部,防治方法主要是栽植时进行根部消毒;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牡丹根线虫病发生在根部,防治方法主要是栽前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或将“灭虫威”埋在牡丹根部周围5~20厘米的土壤里,每株用药7~10克。防治天牛,可用硫化锌。防治蚜虫、红蜘蛛,可用40%乐果、氧化乐果用50%的马拉硫磷100~1500倍液喷杀。



  牡丹花色丰富多彩,叶色深紫嫩绿,荒废姿超逸万卉,故名花王。因牡丹不耐水湿,故自古以来,不论园林及庭院内栽培牡丹多将其植天高燥处,通常用砖、砌成貌似大型盆景,甚为雅致,狭小庭院如土湿光弱则不宜栽植。成片栽植,构成牡丹园、牡丹圃,配以其他花木围以矮栏,颇为优美。或在院墙前,庭院一角,散植几株,配以湖石与芳草,亦富诗情画意。



3.菊花



  3.菊花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产地与习性: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形态特征:株高20~200cm,茎色嫩绿或褐色,基部半木质化。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舌状花分为下、匙管、畸四类。筒状花发展成为具各种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红、黄、白、紫、绿、粉红、复色、间色等色系。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齐,花径7-12cm,花色鲜艳,无病虫为害,叶浓绿,茎通直,高80cm以上,水养期长。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约15cm。每平方米达50株,需设网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制栽培,长日照季节,每天17时至次晨9时遮光,每天日照10小时,至花蕾现色时停止遮光,可提前开花。短日照季节每天加不至14小时,可控制花芽分化,延迟供花时间。



  应用: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药用:有的供药用或作消暑清凉饮料如滁菊、杭白菊等,有清凉镇静的功效,治头痛、眩晕、血压亢进,神经性头痛及眼结膜炎等症。



  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尖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5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菊花的栽培



  菊花性喜气候凉爽,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的地方。耐严寒、霜冻,怕酷热、雨涝。栽植于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土壤为好。



  菊花适应性强,生长力旺盛,栽培容易,管理简单。繁殖以扦插、嫁接为主。正象人们所说的:3月分株,4月插,5月嫁接,6月压,其进行的办法分别是:



  分株法:将其植株的根部全部挖出,按其萌发的蘖芽多少,根据需要以1~3个芽为一窝分开,栽植在整好的花畦里或花盆中,浇足水,遮好荫,5~10天即可成活。用这种方法繁殖的株苗,强壮,发育快,不变种。



  扦插法:可分为芽插、枝插两种。



  芽插:在菊花母株根旁,经常萌发出脚芽来,当叶片初出尚未展开时,作为插穗进行芽插,极易生根成活,且同分株法一样,生命力强,不易退化。



  枝插:在4~5月期间,可在母株上剪取有5~7个叶片,约10厘米长的枝条作插枝。将插枝下部的叶子取掉,只留上部的少部分2~3片,插枝下端削平,扦插时不要用插枝直接往下插,可用细木棍或竹签扎好洞,然后再



  小心地将插枝插进去,以免刺伤插枝的切口处或外皮。插枝的入土深度,约为插枝的三分之一,或者一半。插好后压实培土,洒透水,在温度15~20℃的湿润条件下,15~20天可生根成活。待幼苗长至3~5个叶片时,即可移茵栽植在苗圃或花盆里。



  嫁接法:人们通常多用根系发达,生长力强的青蒿、白蒿、黄蒿为砧木,把需要繁殖的菊花株苗作接穗,用劈接法嫁接。其劈接的方法是:先选好砧木和接穗,然后将砧木根据需要的高度处切掉,切面要平整,并在切面纵向。



  切割;接穗下部入砧木处两侧各削一刀,使接穗成楔形,插入砧木纵切口处,但必须注意将接穗和砧木的外侧形成层对齐,劈接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此举,然后绑扎即可。一般一株上可接1~6个或8个接穗,要视砧木粗细来定。接好后要适当遮荫,以防接穗萎蔫而失败。待接穗成活后,切口已全部愈合好,才可取掉绑扎带,同时应抹去砧木上生长的小枝叶。



  压条法:待菊花枝条较为老化后,可采取连续压条法或窒土培压的办法进行。先选好距离地面较近的健壮枝,除去土压部位的叶柄,并在此处稍破坏一部分表皮到木质部,以便结痂易在此处生根。待生根后,在叶腋间长出新枝10~15厘米时,分离母株,若是连续压的也可各自分离,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株苗。再待一段时间后移株。



  菊花的管理一般来说是比较简单,“即花体丰满,花色鲜艳,花型端庄,花姿明丽;株型适中,叶片整齐;雄壮品种,丰硕健美;优秀品种,英姿潇洒;纤细品种,娇柔妩媚”的那种菊来,也确实是不容易的。所以菊花的管护,要注意水、肥、管三个字。因菊花从二月底或三月初即开始萌芽,到十月至十一月花谢方止,中间生长期需十来个月,生长期特长,需水、肥较多,又因它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强,故既要它枝秆粗壮,花繁叶茂,又要注意培植一定的高低度及株型的优美度与适中度。



  所以水、肥不仅要多,而且要根据菊花生长、发育、孕蕾、开花的各个不同时期和阶段,施得合理、适度和得法。在管字上还要特别注意打顶芽、抹腋芽、整株型和保护叶片。打顶芽是待移植后的定植苗长至15~20厘米高时,摘去顶端嫩梢,让其多发芽,多长权,多生蕾,多开花,一般是打顶2~3次。打两次顶芽的第一次多在5月进行,第二次多在6月下旬进行。留取主干3,支干9,即3枝9权。打三次顶的,多在5、6、7三个月进行。留取花枝是:3枝,9权,27个顶。枝杈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株型来定,一般是10~15厘米,以3~5个叶子为好,这样可见花、见叶,红花开放,绿叶相映,否则花过多无绿叶陪衬,失去了红花虽好无绿叶陪衬之美,若花寥寥,叶却茂密,即成喧宾夺主之态,二者均为不好,所以留取枝叶多少,不能不讲究。



  菊花因生长期长,且生长发育旺盛,所以求高容易求低难。现在可用矮化素使之矮化。为了使花朵硕大,中后期,特别是后期要抹腋芽和摘取一部分花蕾,以保证所留花蕾的营养需要。控制株型,除修整枝芽外,还可通过针刺、捏枝使之养分输送受阻,而生长缓慢。要保护好叶片,特别是下部基秆上的叶子要保护好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注意虫害,施肥、浇水要适当、适宜,精心管护。



  数千年来,菊花在我国劳动人民特别是在园艺花卉家们的辛勤培育下,已培植出大、中、小品种;单瓣、复瓣品种;球型、扁平型品种;正型、外翻型、勾翻型、垂带型、松针型、龙爪型、毛刺型、托桂型等品种,加之还未曾适当分类的,计有3000多个品种。



  菊花在我国不仅品种多,且花姿、花型千姿百态,十分秀丽。通过园艺家的艺术嫁接,还可使一株多花,一花多色,五彩缤纷,英姿潇洒。尤其是根据它的生长习性与规律,改变其环境与条件,使菊花不仅仅在九月开放,而已能提前在春季和夏季以及一年四季都可以开放了。



  菊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菊花是中国名花,因其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用途广泛,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深受大众喜爱。但是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发生病虫危害,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锈病、黑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小地老虎、菊花钻心虫、绿盲椿象等。现将菊花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介绍如下。



  一、锈病



  锈病有黑锈病、白锈病、褐锈病等,都是病菌孢子传染的,气候湿润时容易发病。最早在7月初出现,而以9月发病严重。



  锈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黑锈病是锈病中危害较普遍的一种,开始叶片表面出现苍白色的小斑点,逐渐膨大呈稍圆形突起,不久叶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黄色粉末,随风飞散,大面积传染。随后叶片上生出暗黑色椭圆形斑点,叶背表皮破裂后又生出黑色粉末,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致叶片干枯。白锈病叶子表面发生灰白色圆形病斑,逐渐发干呈红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会导致菊株枯死,比黑锈病危害严重。褐锈病叶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黄色的细小斑点,致叶子枯黄。



  锈病是菊花常见的病害,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白锈病由柄锈菌属引起,而黑锈病则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随菊苗繁殖而传播,通过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病原菌喜凉,不耐高温,最早在6~7月出现,而以9~12月发生较多,6℃以下或31℃以上不易侵染,而温暖多湿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在湿度大、光照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10~24℃条件下最易发生,以寒冷、阴雨、日暖夜寒、潮湿天气发生较严重。



  栽培管理不良、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空气湿度大等,都会促进菊花锈病的发生。通风不良、透光性差、土壤板结、排水不畅、施氮肥过多、缺肥、多年连作等均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



  2.繁殖时母本植株应保证无病虫害,扦插时用代森锰锌溶液浸泡插穗,可预防插穗带菌传播;



  3.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要注意开沟沥水,盆栽植株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灌水。避免密植,加强通风透光,控制肥水,不使土壤过于潮湿。遇降雨天气,应排清田间积水,以免病菌随水飞溅传播。在氮、磷、钾合理配合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栽培土要用消毒新土,切忌连作。地栽菊花在9~11月份受病害较重,连阴雨多,空气湿度大,连年栽种,极易发病。应注意加强通风,排水降湿,增加光照;



  4.控制病害蔓延,一旦发现病叶、病枝要及时剪除,集中深理或沤肥,可消灭上面的病原,以防病菌蔓延。花后要彻底清除病株叶,并集中烧毁,消灭侵染源;



  5.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锰锌50O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O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O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喷3~4次,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



  二、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及茎,受害叶片上呈白色粉末状病斑,由点成片,如同白霜。严重时叶片变形,停止生长,植株凋萎。



  该病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所引起,从8~9月间到入冬由真菌传染发病。发病初期,出现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上长出白色粉状物,致使叶片卷曲,枝条畸形,花少而小,甚至全株枯死。发病严重时,在叶和花蕾上可发现灰白色菌丝,似一层粉霜,使嫩枝花叶皱缩变形,严重影响观赏效果。特别是在温室栽培时,病势蔓延非常迅猛。



  此病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光照少、通风不良、昼夜温差10℃左右时最易感染发病。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风透光,行距不能过密,土壤湿度不能过高;



  2.摘除早期病叶烧毁;



  3.7~8月发病前喷洒多菌灵、50%可湿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二硝散200倍液、50%代森铵1000倍液或0.2~0.5%石硫合剂,每周一次,连续喷施4~5次。



  三、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皮腐烂。花受害时影响种子成熟。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以及土壤质地粘重等,都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菌新土;



  2.发现病叶及病重株应及时清除,集中烧掉或深埋,以防病害传播蔓延;



  3.新栽菊花定植前可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根10~15分钟;



  4.重视栽培管理,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雨季注意开沟,严防土壤灌水;



  5.发病初期可喷洒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代森锌、多菌灵等杀菌剂。



4.兰花



  4.兰花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他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洋兰



  洋兰是相对于国兰而言的,泛指除了国兰外的兰花,其实并非全部原产西洋,常见的有:卡特兰、虎头兰、蝴蝶兰、兜兰、文心兰、万代兰、石斛等,其讲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产热带和半热带,多为附生,栽培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种类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



  兰花按生态习性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由于地生兰大部份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春兰: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兰:蕙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著。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寒兰:寒兰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四季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暇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墨兰:



  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广东、云南的养兰人最喜栽培与观赏。春剑:春剑常称为正宗川兰,虽云、贵、川均有名品,但以川兰名品最名贵。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



  品种鉴别



  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始终奉行“三看”原则。一看叶形“观花一时,赏叶终年”。



  在无花季节,人们对名品兰花鉴别的主要依据是看叶形,包括叶芽、株形等。兰芽出土时的色泽对兰花品种的鉴赏有一定参考作用,芽期需仔细观察。一般而言.凡新芽为白色、白绿色、绿色的,春兰一般为素心品种,蕙兰大多为素心或绿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状“白峰”的,有可能出细花。兰花传统名品大都相对稳定,其叶形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艺兰家经长期实践,对叶形特征明显的品种一般能凭眼看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如直立叶的汪字、泰素、老极品,环垂叶的宋梅、大一品,肥环叶的大富贵、扭曲叶的绿云等。但兰花由于种养环境不同,并非年年岁岁叶相同,于是艺兰家们在观叶的同时往往还要结合看花苞来鉴定品种。二看花苞兰花传统名品不但叶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们在鉴别时既要看叶形,又要看花苞。关于花苞的鉴定,前人总结出了兰蕙头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铃的“五门八式”。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鉴别品种大有裨益,值得我们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在艺兰实践中发现,即使同一盆兰花,有时其花苞的颜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经多年观察,大富贵、元字等名品兰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时会有差异,有的年份花苞色泽深些、有的年份色泽浅些。有时抽出的花葶为“深赤红色”,有时抽出的花葶为“绿中见紫”,一大盆集圆拔出五个花葶,有三个是红的,两个绿中见紫。



  可见,单纯从花苞的色泽、形状来鉴别品种有其局限性,还必须看其开品。三看开品对兰蕙品种的鉴别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开品,这也是引种品种要见花引种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开品到位,见花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种的兰蕙往往因种法不同开出的花品有时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开出四五种花形,绿云、西神亦能开出几种不同的花形,但我们不能因其开品有异就断定它们是不同的品种。故一代艺兰大家吴恩元言:“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有高下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品种鉴别真学问。对兰花品种的鉴别应辩证的看、综合的看,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妄下结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看叶形、看花苞、看开品。



  兰花的种植技术



  1.栽植时机



  无论翻栽或是新栽,时机的选择对兰花的成活、长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十分重要。一般比较适宜的时间是兰花的体眠期,即3~4月份,新芽没有出土之前为好;论时令,则是春分到清明之间。若在新芽出土之后,操作十分不便,稍不小心即碰断碰伤新芽。当兰花的休眠期即将结束,新芽和新根正处于即将长出而又未长出之际,此时栽植最佳,栽后不久即能走根出芽,恢复正常生长。如果栽植过早,则栽后兰花不易“还阳”,如遇低温、寒潮、晚霜、春雷往往造成冻伤。长江流域冬季兰室很少加温。冬季十分寒冷,因而不主张在严寒冬季分株。



  为了分株时操作方便,可以在分株前让土壤适当干燥。使根发白,产生不明显的凋缩,使本来脆而易断的肉质根变得绵软,分株和栽盆时不致折伤根部太多。



  规模较大的兰圃,栽植工作量大,前后花费时间较长。应将名贵品种安排在最佳时间栽植。一般品种可以酌情推迟或提早。



  2.采用兰苗



  繁殖用兰花应当选用生长良好无病虫的兰苗。兰花经2~3年栽植,就要换土或换盆,这时应结合分株繁殖。换盆时以左手掌托住花盆底郎,右手手指伸开细心伸入兰苗叶丛中挡住盆土,然后将兰盆放倒,盆身倾斜侧对人面,盆口下缘触地。这时两手同时将盆稍往上提,使盆下缘轻轻地叩撞地面,让盆土松动,转动盆身,改变盆口下缘叩撞地面的接触点,让盆土逐渐均匀松动而脱离花盆。右手托住兰株,左手将花盆取下。如果兰花植株过高,则宜在木椅或水泥台边沿处叩撞盆门下缘,使兰叶悬于空中而不受伤折断。兰花盆土与盆分离后,将兰苗及盆土平放,使土坨不致猛然松散裂开,导致兰花根系折断。再细心把土坨轻轻拍打松散,逐步将旧盆土抖落。小心抓住假鳞茎,以免伤及叶和嫩芽,尤其是保护根尖。剪除已枯黄的叶片、假鳞茎上的腐败苞叶及腐烂干空的老根。但对有新芽的假鳞茎上的叶片应尽量保留,以促使新芽生长良好。



  对经选择已清理好的较大丛植株。找出其两假鳞茎相距较宽、用手摇动时又容易松动之自然缝隙,将两个假鳞茎剪开,前人谓之“开马路”然后用两手控两丛基部,沿“马路”轻摇慢拉将其分为两丛。



  将分开的兰丛适当修剪,再用800倍清水稀释的托布津溶液,浸泡10~15分钟,只宜浸根,不宜浸叶;也可用1000倍水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注意只消毒伤口部分,然后将兰晾于阴凉通风处。待兰根发软、容易弯曲时即可栽植。一般天气晴朗时,晾半天时间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晾得过干。



  3.栽植程序



  分开的兰丛,不要拆得太零星,每丛至少有3~5苗,最好是一年生植株、二年生植株和三年生植株保留在同一丛中。



  (1)垫盆。盆底用—块瓦片盖住排水孔,再用砖块,瓦片或贝壳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缝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约为盆内高度的1/2~1/3。上余的净高约10~15厘米,留作培养土层。其具体高度应根据兰花的种类及兰根的长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铺垫物不要填得太密太实,应保留一点孔隙。实践证明,有的新根能在铺垫层的孔隙中生长良好。



  (2)栽植。在铺垫层上,先填上2~3厘米的培养土,用手稍压实,即可将兰花正立摆布其上,根据植株与花盆大小,可以几个单株、2丛、3丛或更多丛种在一个盆里。3丛宜栽成鼎足之势。4丛可栽成四方形,五丛宜列成梅花形。兰根要自然舒展,叶片要四方披拂。要缓缓地将兰根放入盆内,使兰根自然舒展,尽量不与盆内壁碰擦。



  兰株入盆后,就逐步固定兰株姿势。—盆栽一丛的,应使老假鳞茎偏居一侧,使新芽有发展的余地。一盆栽数丛的,每丛的老假鳞茎应相对地集于盆之中间,使新根新芽向外发展各有足够的空间。



  (3)填土。栽植时,一手扶叶,一手添加营养土,执住兰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时摇动兰盆。让培养土深入根际;继续添土,并摇动兰盆,调整兰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边按压,但切勿过重而伤根,继续添土并挤压,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厘米,略呈馒头形。培养土应将全都兰根盖住,掩至假鳞茎基部,



  填土的深浅,传统认为:春兰宜浅,惠兰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鳞茎上的叶基为度。新发兰花在山野里生长时,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显标志,可以此标志为准。花盆的大小也要和植株的大小、多少相称,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一般植株的数量,以预计2~3年后刚好长满盆为原则。植株大小与盆的高度相称。既利于生长,又符合观赏要求。



  (4)铺面。栽植完毕后,可在盆土表面铺上一层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优质苔藓,既美观、又可调节水分,还可保护叶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烂心;此外,还可减缓雨水对盆土的冲刷,保持盆土疏松。



  (5)浇水。栽植完成后,即浇第一遍水,必须让盆土湿透,水滴宜小,冲力忌大。若置于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经浸湿,立即将兰盆搬出,然后移置于荫蔽之处养护。



  兰花栽植后的养护管理



  掌握栽兰技艺固然很重要,而管理养护好兰花更困难,故有“三分栽、七分养”之说。兰花的养护需要了解环境,积累养护经验,以及耐心细心。最重要的是掌握兰花生长发育规律,何时出芽、何时长叶、何时开花、何时休眠。再从温度、湿度、浇水、施肥、通风、植保、惜叶、护花等方面进行养护管理,定能养好兰花。



  1.惜叶



  兰叶柔美而不软弱,刚直而不僵硬。兰花动人可爱,但好花不常有,花落无奈何;而兰叶四季常青,永葆生机,给人以终年不断之享受。兰之幽雅,既显现於花也托附于叶。而叶茂又为花好之前提,叶健茂则其自身制造营养丰富,则花多而美。如叶残而花多,不过足急剧衰败的征兆而已。



  惜叶的重点首先是控制奸荫蔽度、空气湿度、适当的水肥和保持通风良好。使兰叶茂盛健全,葱绿光亮。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止风、雨袭击和机械损伤。此外要保全叶尖,兰叶之端犹如剑尖、笔锋、眉梢,能达意传神。失去叶尖则显得突兀、呆滞。保全叶尖,关键在于保障兰花所需水分,养分充足,盆土疏松透气,因而根系发达、完好,植株生长旺盛,无焦尖现象发生。有人认为,兰花养得好的标志足叶尖穿得过针眼,就是指叶尖完好,锋芒无损。



  不同种类兰花的叶尖形状有所区别,有的渐尖,有的钝而浑圆,有的凹缺,有的上翘;论叶色,有的兰花品种为“金尖”“银尖”(即叶尖端为黄色或白色)而显其珍贵、稀有,这是叶尖在赏叶中的又一层情趣。



  养护中平时要注意保护兰叶,在操作时轻巧细心,不要碰撞兰叶,保持其自然姿态。对被污染的叶片要小心清洗,喷水不可积存于叶束中心。对于枯黄老叶、病叶要及时剪除。



  兰叶的局部剪除,可于适当部位料剪一刀,剪成的尖角应小于30。也有对剪两刀的,但不能剪成平头。



  2.护花



  花芽出土以后,如果太多,则耗费母体养分过度,有碍叶芽形成和茁壮生长,应趁早去除多余瘦小花芽,每抹兰苗留一花芽z即可。每盆宜保留3~5个花芽。根据兰花的品种和盆的大小、苗的多少来适当保留花芽。为了保护和发展名贵品种,还可以将全部花芽掰去,让其繁茂增殖。花芽伸长期到开花期的这段时间内要保持适度的光照,使花色鲜丽而饱满,富光泽而香气足。光照如果过弱,则花的色调淡薄而缺乏光泽。



  花开过久、耗费养分,有碍出芽长叶以及次年开花。春兰的花约开半月,开败后应及时将花葶剪除。惠兰的花,到花序最后一朵花开放l周时,即将花序剪除。掰花葶时一手稳住叶基,一手将花葶向一侧压倒,即可从基部断裂拔去,也可剪除。解下的花草可以插瓶,尚可玩昧多日。一般兰花在开花后都不让其授粉结实,尤其是不很健壮的和名贵品种更是如此,否则影响第二年开花。如果要开展杂交育种,就适时进行人工授粉。并对母本精心管理,使其种实饱满成熟。



  3.温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而兰花一般都出产在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我国东北、西北极少栽兰,主要是温度的制约。



  在我国分布最北面的兰属植物是春兰和惠兰。它们的分布线上、冬季有霜冻或短期的积雪,夏季气温较高。但是由于兰花多是生长在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混交的林内或于竹林之中,林木既遮挡了夏天的烈日,又抵挡了冬季的寒风;即使积雪覆盖之地,对兰花影响也不大,因为积雪实际上起着保护兰花越冬的作用,积雪之下的地温一般不低于0℃。我们对建兰、寒兰的引种驯化,已将它们从原产地向北推移了600~1000公里,而且是进行大规模的地栽。可见兰花的生存能力与适应性还足比较强的。



  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季过于寒冷,室外不适于兰花栽培。从10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下旬,材半年时间。兰花都需要搬进室内或温室内栽培。在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兰花也要入室培养或棚内加温。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寒兰、建兰冬季—般不需在室内越冬。江西、湖南和四川部分地区,冬季仍需采取一定措施对兰花加以保护。



  兰花对温度的要求:兰花种子发芽的温度为:白天21℃~25℃,晚上15℃~18℃。地生兰成长植株所需温度,白天20℃~22℃,晚上13℃~0℃。冬季兰花休眠期,温度可降低,如春兰和惠兰在冬季晚上最低温度要求为4℃~6℃,降至0℃也可以,植株叶片在干燥的条件下降至零下2℃~3℃也无妨。兰花的花是由花芽发展而来的,花芽的分化与温度和光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前人做过很多关于兰花花芽分化的研究,结论认为:12℃~13℃的低温足够使花芽分化,与日照长短关系不太大。但兰花照射的光线愈多,则低温影响花芽形成的效果也愈显著。所以在春末至秋季将兰花放在室外培养比户内生长发育好。



  调节温度的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即:冬季防寒、夏防炎暑和改变花期。冬季气温低于0℃时,兰花叶片和花蕾易受冻害,叶片出现水浸状黑斑,花蕾萎蔫。如气温骤然急剧下降或特大霜冻,为害则更大。但冬季温度过于偏高也不好,因为兰花在冬季是处于休眠状态,温度过高会干扰休眠。在夏季若是温度过高,兰花遭受暑热,则叶片发黄,粗糙而无光泽,并易受病害侵袭,往往叶片基部开始腐坏。



  兰花的开花期受温度影响很明显,在一般条件下,适当地升高温度就能提早开花。例如兰花在平原和城市培养条件下的开花期,往往比原来野生条件下提早15~30天。利用这一生物学特性,可以适当调节温度使开花期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尤其是春天开花的种类,一般在上年的7~9月即已形成花芽,待其通过冬眠阶段,适当调高温度,即可提前开花,赶上春节节日。但必须指出,调高温度必须循序渐进。实验表明,急剧地升温反而会产生抑制作用,使花期推迟。



  调节温度的方法:温度对兰花生长发育影响极大,温度过高则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养分增多;过低则酶活性下降,合成少,生长发育缓。重要的是日温差和季节温差必须形成,这样才能发芽开花。在驯化栽培的温度调节上,我们采取与原兰花产地近似的原则,夏季用双层遮光网对兰圃遮荫,其降温效果明显,当气温高达35℃时,兰圃中温度只有31℃~32℃。冬季用塑料大棚保暖,当气温低至0℃时,塑料棚内仍可保持在6℃~8℃,冬季的温差比露地小,这样既有利于养分贮藏,又不致冻害。



  调节温度除建土兰棚、兰室外,还可以在兰圃周旁栽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坪,夏季可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热,冬季又可减缓地面和空气中热量的散失。即以草坪为例,据测定,冬季草地环境气温比泥地面高、白天最大差值可达4.4℃,有助于避免冻害;而夏季草地环境气温比水泥地低得多,有利防暑降温。



  夏季宜在空中、地表、花台及兰叶喷雾或喷洒清水。因为水分在蒸发时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温防暑作用;同理如在近旁扩大水面亦有此效,如水池、蓄水池、水沟、水缸等。温室则需在玻璃上挂帘挡光防热。炎热之际,更要注意通风和加强空气对流散热,局部掀起棚上遮掩物;兰室则打开门窗,避免热气郁积。



  温度的调节,除气温外,还应注意土温。兰根在土中生长,盆土的温度对其生理机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条件下,土温与气温是成正相关的,气温高则盆土温度也随之升高,但变化过程比较缓慢。首先是要防止烈日直射花盆,将土壤及盆晒烫,灼伤贴在盆壁近处的兰根;还要注意浇水时水温与土温相近,不宜过分悬殊。



  还有—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人为的保护与兰花本身的适应能力的关系。同所有植物一样,兰花对外界环境也有其适应性。并非天生娇弱。因此,艺兰者在为兰花防暑御寒时,其措施宜适可而止。遮掩太密,时间过长。



5.月季



  5.月季



  和平月季是法国人弗兰西斯.梅朗1939年在法西斯铁蹄下培育出来的。他以3~35~40的代号,将这种月季寄到美国。美国园艺家焙耶收到了这远渡重洋的品种后,立即分送美国南北各重要花圃进行繁殖。几年后,这个新品种东山再起,一时轰动全美。1945年美国太平洋月季协会将这个品种命名为和平,并宣称:我们确信,当代最了不起的这一新品种月季,应当以当今世界人民最大的愿望“和平”来命名,我们相信,和平月季将做为一个典范,永远生长在我们子孙万代的花园里。和平月季命名这一天,正巧联军攻克柏林,希特勒灭亡。而当和平月季获全美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当联合国成立,在旧金山召开第一次会议时,每个代表房间的花瓶里,都有一束美国月季协会赠送的和平月季。上面有一个字条写着:我们希望“和平”月季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给全世界以持久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匪徒在离布拉格十四公里一个叫里斯底的村子里,残害了一百七十五名十五岁以上的男人,并将妇女和儿童关进集中营。战后,为了纪念这些人们,许多月季专家和一些自愿捐助的人,于1955年在这里建起了一个月季园,其中主要的品种是和平。



  月季又名四季蔷薇、长春花,属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灌木。原产我国鄂湘等地,大量栽培始于汉代。1789年我国月季经孟加拉湾传入欧洲。丰台区花乡已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



  茎有刺或近无刺,羽状复叶,花九朵同生,色有红。粉、黄、白、紫、橙、蓝等多种。月季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开花,花期长,品种多,加上花型优美,色彩丰富,气味芬芳,故成为百花丛中的佼佼者,素有“花中皇后”的美誉,为园林布置中的最佳木本花卉之一,也是家庭盆栽的常用花卉。月季花中,某些品种香浓品佳,可提取香精。将其根、叶捣烂敷外伤,有止痛消肿的功能,红色的花蕾阴干后也可入药。



  月季适应性强,一般可用嫁接、扦插、压条三种方法繁殖,地栽或盆栽均可。生长期应重视施基肥,注意修剪枝条,忌重碱和重茬,最好三年轮栽一次。



  花乡引进的品种甚多,总称为“杂色月季”。常见的月季品种有非花月季、醉酒、黄月季、平顶白、玫瑰香、铁瓣红、小朵粉、十姐妹、刺儿头和粉蔷薇、白蔷薇、红蔷薇等。特别是花乡种植的丰花月季,由茶香月季与多花月季杂交培养而成,兼有茶香月季独花怒放和多花月季开花聚球的特点,具有极好的装饰效果,可以稠密地种植在一起,构成花蓠或花坛。因其花梗长而挺拔,亦可做切花。



  月季的栽植



  一、土壤:



  要求透气性强、排水性能良好、能保持水分和养分、无病虫害的土壤。可以用较好的壤土加泥炭和珍珠岩(或沙)以2:1:1的体积比进行配制,用石膏或石灰调整pH值至6~6.5。配制好的土壤,要进行消毒,杀死菌类孢子、虫卵、杂草种子等。



  通常消毒的方法有:



  1.蒸汽消毒:安全可靠,只要保持72℃的温度半小时,大部分致病的生物体、土壤害虫、杂草种子都会死亡。消毒时,将土壤放在大木框中,木框底部有纱网隔着以便通气,4个~5个木框叠在一起,下面用方形大锅烧水,沸水的蒸汽逐渐上升,最上面盖一块防水帆布。用温度计测试木框的四角是否上升到72℃,然后维持半小时;或用蒸汽小管直接插入装满土壤的木箱,用100℃热蒸汽熏蒸,5分钟~10分钟取出,效果很好。



  2.化学消毒:消毒用的化学品,具有挥发性,所以又称熏蒸剂。使用时要求土壤温度在15.5℃以上,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处理以后,土壤暴露在空气中至少3星期,对动、植物才没有毒性。土壤颗粒要均匀,不能大于3厘米;土壤的厚度不能超过30厘米,太厚则消毒不均。所用药品有三氯硝基甲烷、溴代甲烷、氰土利、棉隆等。如土壤缺磷,宜每10平方米施用2.44千克过磷酸钙加以改进;有时为改良土壤结构,还需另加2.3千克硫酸钙。栽植床的土层厚度不能小于15厘米,最好为20厘米~25厘米。如果在温室内地栽,要与原地土壤用“V”形或波状水泥石棉板隔开,否则下面的根伸入原来未经消毒的土壤,植株会受病菌的侵害,而且水、肥也会浪费。



  二、栽植:



  新栽的植株要修剪,留15厘米高,尤其是折断的、伤残的根与枝要剪掉。顶芽一定要饱满。栽植深度决定于表面用不用覆盖。如将芽接的接口部分离土面5厘米,土面盖8厘米厚的覆盖材料(如腐叶、木屑之类有机物),以后这8厘米逐渐沉降为5厘米,恰好在接口下面。如不加覆盖物,则栽深一点,使接口部位在土面稍上一点,以免触水后腐烂。切花月季行株距常用30厘米×30厘米,再小会影响生长的质量。刚栽下去的一段时间里,一天要喷雾几次,保持地上部枝叶的湿润状况。如已入初夏,要不断地用低压喷雾,以帮助发芽。如栽植时气温低,可加盖薄膜。栽植后5周~6周内,新枝叶的生长,只靠本身枝干贮存的营养和根部吸收水分,而不需要土壤中的营养,所以培养土中的养分过高,反而伤害新生的嫩根。6周以后,根群扩大,即可逐渐施加追肥。



  三、追肥:



  月季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比较均衡的肥料,即不能生长过缓,也不能形成徒长,能常是把月季所需的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配成综合肥料施用。



  四、修剪与摘心:



  切花月季即便是生长在温室中,全年也要有一段时间的休眠,以保持旺盛的生长。通常促使休眠的方法:一是修剪,二是控制水肥。一般来说,如在节日大量需要切花,通常要提前6周~8周全面进行1次修剪,然后减少浇水量,迫使其休眠1周。如为了国庆需花,必须在8月初开始恢复生长,一般的品种,新梢抽出60天后即可开花,正好赶上节日。



  修剪的方式,一种是逐渐更替的修剪法,即春季第1次采切后,全株留高60厘米左右,一部分短剪;等短剪的新枝开花后,原来开花的一部分再短剪,轮流开花,终年花开不绝。另一种是一次性统剪法,即5月份采切第1批切花后,全部短剪成一样高的灌木状。如果是第1年新栽的幼株,留长45里米;第2年以后的留60厘米。但这种剪法有5周~6周基本停产,之后切花可以连续不断,直到翌年5月再平茬。月季的摘心是在新梢生长到15厘米~20厘米时,将顶部去掉3厘米左右,从而促进侧芽生长为侧枝,到一定长度仍要摘心1次~2次,直到全株的主枝、侧枝的数量足以产生大量的花朵为止。摘心在初期是为了调整株形,但在开花以后,则是为了控制花期。当花芽直径达10毫米~13毫米时,摘掉枝顶达到第2片叶的地方,可促进花期7天左右。



  切花的采切与保鲜:



  月季应在温度低、湿度大时采切。月季采切过早、往往采切后花朵不易正常开放。一般是在开花前1天~2天采切。采切的时间与品种有关,通常有4片~6片花瓣已松开花蕾时,即可采切。有时发现,采切后的月季切花,花蕾还没绽开,就过早地垂头了,这种情况主要是蕾期采切过早,花萼还紧包着花蕾。最好在萼片同花瓣成90°时切取。剪切时枝条要有5个节间踞或更长一些的长度,但在枝条上至少要有两个芽。切下1小时后,插入水中吸水,然后按长度分级,10枝一束捆好,用玻璃纸包装。



  月季切花保鲜期短,不耐长途运输。采切后的月季如果不上市出售,应立即入低温库贮藏,贮藏的温度为1℃~2℃,最好是插入水中进行湿贮。湿贮的水质很重要,pH值低,对月季切花有利。注意不要把叶子也插入水中。盛花容器中的促鲜剂是由硫代硫酸银和硫酸铝组成的混合液。通常月季所有的瓶插保鲜液称为康乃尔配方液。若要克服月季弯颈现象,可在保鲜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60×10~6的醋酸钴。加外乙氨~甲酰磷铵可阻止红月季切花蓝变及早萎。



  月季月月开花的条件



  月季是一种十分喜阳的植物,如果光照不足,是很难做到月月开花的,总的来说,只要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就能使月季月月有花。



  1.日照一定要长。种植月季的地方,一要既通风,又能获得半天以上的日照。这是它能开得花繁如锦的首要条件。如置于半阴半阳处或光照不足的阴处,一年中最多只能开春秋两季花。所以居住条件不能满足光照要求的家庭,最好不种月季花而改种比较喜阴的花草。



  2.要常修剪。日照条件虽好,但长期不修剪,月季也长不好。修剪的方法是。每年12月后月季叶落时要进行一次修剪,留下的枝条约15厘米高,修剪的部位在向外伸展的叶芽之上约1厘米处,并同时修去侧枝、病枝和同心枝。5月后每开完一次花,就修去开过花的这根枝条的2/3或1/2,这样便会有更多的再生花芽的机会。如要花朵开得大,也可在花蕾多时摘去一部分,既可使营养集中,又能达到延长花期和分批开放的目的。



  3.施肥次数要多而及时。一般新种或移植的盆栽月季,用腐殖质而疏松的黄土就可栽培,最好拌以1/4砻糠灰或少许蚕豆壳、豆饼或鸡鸽粪等,使月季不断能从土中吸收氮磷钾等各种营养。老盆栽的月季如需换盆,也可照上法施入基肥;不换盆的,可扒开土面2~3厘米,壅入一些鲜鱼肚肠或鸡鸽粪、豆饼屑等作基肥。这最好在1~2月份月季休眠时进行。这样,肥料就会逐步发酵变成肥液,随雨水或浇的水渗入根部,取得较好效果。5月后是月季的生长旺季,每隔10天,要施追肥1次,可用腐熟发酵的鱼腥汁、菜叶汁,以3份肥7份水的比例拌和施入,到11月时便停止施肥。如能按上述要求做的话,就可使月季的鲜花每月同你见面。月季生性忌热,温度在20~25度时它生长最好;超过30度就生长困难了。倘在施肥这一关掌握得好,就可克服它夏季怕高温的弱点。



  4.注意消灭虫害。春天时月季易生蚜虫,可用烟蒂浸水或敌百虫加水稀释后喷之,半天内即可将虫消灭;夏季易生黑斑病和白粉病,都因过于潮湿闷热所引起,轻度的可摘去部分病叶;严重的可隔10天左右喷洒波尔多液或托布津、灭菌灵等2~3次防治。



  5.换盆。月季不必每年换、翻盆,如是小盆换大盆,一年四季都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