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建国后毛泽东面临的生死搏斗 1

建国后毛泽东面临的生死搏斗 1



关于7千人大会林彪发言总结的好,对反右和号召党外帮助整顿官僚作风总结的也很好, 没有谈到郑州会议前刘少奇邓小平制造浮夸共产问题,也没有谈郑州会议毛泽东反对五风的努力,不把郑州会议前刘邓浮夸工厂与60年三自一包对照起来, 让刘少奇邓小平的阴险本质不够完整。对彭老总的批评也过分了一点。



今天借纪念毛主席诞生112年这个机会,讲一下毛泽东建国后面临的生死搏斗,也是我的心愿,想把毛泽东同志建国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做了哪些事情,高度的浓缩一下。刚才跟范老师商量,我觉得题目一大堆,内容太多,恐难讲完。我跟上菜相反,先讲长的难的好的,后讲短的容易的。



题目说是毛泽东生死搏斗,是不是有的人认为我说的有点过?实际不过。政治斗争从古到今,都是你死我活的。王力回忆录,中央正式出版的《毛泽东传》里都讲到一件事,毛主席有一次请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吃饭,说这场文化革命斗争非常之艰难,如果失败,我跟你们一块被杀头。他说的可不是开玩笑,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政权更迭,的确随时都有可能被杀头。党内斗争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江青等不是被判了死刑吗?为什么没死那么多人?是因为不成对抗比例。热月政变后,如果当时上海发生了武装起义,就会出现内战,江青他们立刻会都被杀掉,许多造反骨干都会被杀掉。没有杀起来,是斩首行动很成功,又没有发动起义,所以只是把文革骨干关进监狱而已。



我计划讲四个内容,一个是政治层面上的,一个是经济层面,一个是文化层面,一个是外交层面。



我这里提一下,我几次的场合都强调的这个主题,毛泽东作为中国的开国领袖,对中国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费了一番周折的。



第一条路是走低级或高级资本主义道路。当时来讲,蒋介石的道路等于被人民所否决,当时走美国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就主席本人来讲,也是共产主义者,他也不希望走这条资本道路,他在年轻的时候搞过资本主义实践,在湖南搞五权分立,知道资本主义不符合中国。不像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说的,毛泽东没出过国,不懂资本主义。北京那些大右派们,很有名的人,搞资本运作还没有毛泽东那两下子,毛泽东在湖南省搞过五权分立的实验,后来进一步认准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条路是走苏联的路。苏联的路,当时很多人,大多数党内的人,认为是理所当然,但主席并不感兴趣。在看毛泽东著作的时候,有一个新民主主义论,讲的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他的意思是搞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实践,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对资本主义不加以消灭,是加以利用和限制,条件成熟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是在党内没有形成共识。后来受了共产主义的影响,走到了斯大林的那条道路,表现在政治上,斯大林是独裁的,对集中就没有任何制约,产生了官僚特权制,很不好。毛泽东想补民主这一课,后来做的很多事,都是要补这一课,但是由于文革失败了,没有补下来。在政治层面上,斯大林复活了封建政治,毛主席想变一下。经济上斯大林的计划有些僵化,毛泽东希望搞一个有弹性的计划经济,所以思路不一样。主席可以这样讲他,他的一生都是为了中国创造一个新的道路而奋斗,拿现在的语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此,贡献了他毕生的精力,他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包括牺牲。



我们在纪念毛泽东时候的,主要纪念他的开拓性。谁是鲜活的社会主义开拓者?是毛泽东同志。现在很多人搞错了,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毛泽东从来没有照搬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东西,他总是和中国的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紧密的结合,和别的书呆子是不一样,和一帮别有用心的人是不一样的,但是可惜的是,他老人家的命不太好,知音少,没成功。历史的很多东西都有个暴露过程,包括走资派。好比毛下棋的时候,他看七八步,我们看两三步,跟不上他,当时不理解,现在棋走到这儿了,才知道毛泽东真高。当时是不行,大多数人不明白,说主席的水平不怎么样。这是讲的开场白,我每次都强调,毛泽东是为中国选择了一个新的道路。



下面讲文革前后的毛泽东的政治搏斗史。共有35项内容,文革前占十一项,余下二十四项是讲文革。



文革前的十一个问题。



第一是权力分配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把手难当的很,当时是一团乱麻,战争刚刚过,到处有很多的垃圾,创伤,需要平复、清理。作为毛主席来讲,一个是在权利分配方面就很伤脑筋,建立一个能各方面都说的过去的组织,很难。你们可以研究一下,是许多人不满意,特别是战功多的人不满意。你们看第一届政府班子就知道了,那么多民主党派占据那么多的位置,包括国民党投降的将领,按说是不应该的。我们的将领浴血奋战,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占据这么多重要的位置?但是主席出于全局性出发,压制党内的一些功臣,权利分配方面很难一碗水端平,造成一些人的不满。



第二是国民经济恢复问题

还有一个是恢复生产,怎么样恢复?当时恢复经济不是很容易,基本上没经济。现去组织、筹备。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就要求全党,要把工作中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要学会城市工作。这个也付出的很大的心血。这期间,两党斗争,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的特务分子,暗杀,投毒,破坏,此起彼伏,蒋介石留下很多专门搞这方面破坏的人。所以主席,就下了一个决心,镇反,杀掉了一批,但是,镇反是不是杀的过多了?这要两说,因为镇反当时受权过广,那个时期的杀人权利放的很宽,当时相当于市县级就可以决定杀谁,所以大批的国民党特务,会道门头子,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什么的,被杀掉。因为不杀,老百姓民心不稳,比如大地主,如果不杀掉,百姓怕将来反水过来,老百姓对地主的地不敢分,怕还乡团。所以很多因素决定了要镇反,这是需要做的,有错杀也难免。



第三是抗美援朝问题



另外一件大事是抗美援朝。这是他一生当中非常难作抉择的大事,为此,他几乎多少天都没有睡好觉,很多党内同志不赞同,大多数人是怕支援朝鲜跟美国干没有把握,打败了怎么办?胜负得两说。但是主席是从他的国际主义理论上出发,从地缘政治出发,又很重视感情,人家求到你了,你不帮助,总不是那么回事。另外,他不信美国人不侵略中国,琢磨再三,决定出兵。从战略上讲,中美开战是早晚的事,不是你打不打的问题,这一点被许多人忽视了。想要赢得和平,必须用战争赢得和平。只有战场上获胜,和平的把把握性更多一些,这是辩证法。现在的许多领导人不懂这个道理,片面迷信和平。所以朝鲜战争,打是对的,对参加朝战,现代历史上议论纷纷,评价的不一样,褒贬不一。有一部分人说得不偿失,死的人不少,把美国得罪了,两国交恶了,国民经济受损失了,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美国得罪不得罪,不是咱们得罪他,是美国他们先动的手,不是我们先过江。影响经济,未必,因为朝鲜战争发生以后,整个中国处在一种战争状态,焕发了民族爱国主义情绪。等于是战时的状态,大家的劳动热情,空前的高涨,并没有影响经济。得失不得失,要算大账,我觉得那埸仗打的非常关键,中华民族真正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大较量,是连续发生二起,一起是和日本,另一起就是美国。怎么看?有人认为打日本不只是中国人民干的事,是苏联出兵中国,包括日本也不服,瞧不起中国人,你们没打败我们,不是你们,是你们同美苏合伙打败的我们。这个观点不成立,有一个小账可以分析,比如说,日本人打蒋介石,打了八年,也没打下来,只占领了部分中国领土,毛泽东消灭蒋介石只用四年,解放了整个大陆,你说是谁厉害?如果主席有二三百万军队和日本决战,一定可以打败日本,我们中国有这个能力,毛泽东有这个智慧,朝鲜战争就是最好的注解。我们是什么部队?飞机、枪炮、装备都不如美国,就是打到他来谈判桌上签字,表面是打了个平手,但是,那个平手,实际上美国等于打了一个大败仗,中国打了一个大胜仗。美国有史以来在海外战争之中,最丢脸的,第一场战争就是朝鲜战争,这是跟毛泽东有关,有决定的关系。第二场的战争还是跟毛泽东有关,越南战争,毛泽东说了辽阔的中国国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坚强的后盾。所以朝鲜战争,我的想法是中国扬眉吐气的战争,是获得民族尊严的战争,是奠定了中国几十年和平环境的战争,改变了历史进程。对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可以说一说,跟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损毁我中华民族威望,使我们士气低落的人,我们要给予坚决的反击。



第四是三反五反问题



还发生了一个其他的斗争,比如说国内三反五反,怎么回事?例如志愿军发生了一些事,比如在前线,有些资本家,为了赚钱,很坏,志愿军的包扎带里面有一些破棉花类东西,有坏人往里面放东西,偷工减料,等等,有了三反五反,这也是配合前线,也是整顿经济秩序的需要。这个工作做的也是不错的。



第五是高岗问题



下面就是重点讲一下高岗事件,这个案子比较奇特,左派上来掌权的不替他说话,没人理他,右派上来也没人理他,也不给他翻案,高岗是姥姥不亲娘不爱,很不合常理,这个是一个独特的案子。为什么会弄到这样的结果?共运史上还有一个人托洛茨基命运和高岗相似,他们两头没得好。我讲一下真相,这是我个人的判断。高岗从党内山头划分来讲,是属于陕北红军的,和刘志丹等一起闯革命的。因为高岗事件很少有人提陕北红军的功劳,我们红军在长征落难的时候,没有家的时候,等于到高岗地盘里吃了饭,安家落户了,陕北红军给共产党重新发展壮大,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个人的意思说,当时陕北红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代表人物之一高岗,无论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初期,做了大量的工作,高岗是当时的中国政府班子里面的副主席,五个副主席之一,毛、朱、高是共产党的代表,这种安排决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对高岗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他是对中国共产了党对中国人民是有功的,有问题也不该抹煞功劳。高岗为什么出事?主要是有两个道路斗争,当时刘少奇是主张资本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主张强调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他们做了官,对资本主义的东西迷信多一些,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毛泽东批评了他们,党内才有股风,比如斗争薄一波,不是一个人斗,是中央会议上斗,薄一波多次检查。高岗是坚定的走集体化的道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毛泽东开始是支持高岗的,反对薄一波、刘少奇的右倾路线的。但是高岗误会了这个东西,认为毛泽东要倒刘少奇,也觉得到了还权于军队功臣的时候了,私下找了彭德怀、朱德、林彪等商量,要重分权力,拉陈云,小平等,结果小平向毛告了状,毛主席必须认真考虑。高岗真正的错误是踩线了,违反了党内的规则了,他违反了组织原则,是宗派主义的错误,但是出发点不是篡夺毛泽东的权利,是夺刘少奇、周恩来的权。这事一闹大了,逼主席表态。主席一般的做事是比较公道的,批刘不等于倒刘,这样闹的话,要分裂。他发意见说有一个公开的司令部是毛,有一个地下搞阴风的司令部,搞地下水的人指高岗,批评他。刘少奇,周恩来,党内的许多人、高干们恨高岗,和高岗的矛盾加深了,要借主席指示倒高岗。新中国有许多山头,实力人物。一方面军林彪是井冈山的山头,二方面军是贺龙的山头,四方面军是徐向前的山头,他们和高岗没有直接厉害关系,有关系的是白区工作的山头,所以在清理高岗的这场斗争中,刘少奇山头很卖力,刘少奇整人是比较有一套的,党内的老同志都怕他。刘抓住高的宗派活动不放,高岗最后说不清了,觉得自己冤枉,为此,错上错,闹自杀。你不好好检查,等主席回来再说嘛!他不,等不及了,自杀了。共产党员有误解可以说,为什么自杀,向党提出抗议,用生命来抗议,高岗这一点做的不好,等于自绝于党。最后,刘少奇组织的中央,给高岗定一个高饶反党集团案。但是我想,真实的情况,高岗不是反党,是和刘少齐内部权利之争、路线之争,他没有反毛主席,是拥毛的,高岗是毛主席为保刘少奇牺牲的第一个重要人物。

对高岗事件有人说,有些史料证实,高岗的下台,毛泽东不保他最重要的一条是斯大林的情报传来造成的,说高岗私下里想把东北变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并经常拍斯大林的马屁。我不太相信这个东西,高岗不至于到那个地步,而且我只是在这里说,供大家参考,我对斯大林是没有好感,他在中国干的事是沙文主义,拿中国当棋子。大家应该看的很清楚,他真正的说是共产主义者的话,在国民党掌权的时候,策划蒙古独立阴谋无所谓,但毛泽东过长江的时候,他也反对,理由是万一打不赢,打开世界大战了。主席不听他的,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将胜利进行到底。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应把蒙古还给中国,但是他不。中国陈独秀、王明一类,后台是斯大林,对此许多人不明白。



高岗这个事,如果跟斯大林真有勾结,我个人认为,斯大林不会做出卖的事,那揭高岗是什么?这本来可能是没有,可能是造谣,可能是夸大其词。既便有的话,高也不是斯大林的分子,斯大林是什么人?他是拥刘反毛的,斯大林卖高岗,这说明是高岗是毛的人,斯大林不希望毛掌权,等于需要清除毛的势力,他希望留苏派掌权,苏共帮了刘少奇的一把,刘是莫斯科大学的高材生,一旦灭亡了,在中国的地盘上的斯大林的代言人没了,我认为这是值得研讨的,同时,我不明白,斯大林不是死于一九五三年吗?他怎么会卷入高岗事件,很离奇?



毛泽东在高岗事件当中,选择的最后结果我觉得还是两说,不能说是对还是不对。毛是坚持一些原则的,刘少奇做错了,我批评刘少奇,高岗做错了我批评你高岗。后来主席在文化革命中说了一句,这是我在文献中看的,说高岗如果当时不自杀,现在就可以使用了。说明他这时想起了高岗,认为高岗比刘强,出现了高岗自杀这个局面,于党于毛主席都不利。



第六个问题是整风与反右



当时五六十年代,世界上出了一个大事,就是匈牙利事件,老百姓上街反对共产党。毛主席发现一个问题,党内确实很多人,进城以后,居功自傲,官僚主义蔓延,老百姓确实对党有怨气,主席的整风办法是想,第一你是人民服务员,你应该接受人民批评,第二他认为可下毛毛雨不要下大暴雨,你有矛盾,我一点一点放气解决,怎么放呢?怎样避免中国出现匈牙利事件呢?就是整风,毛泽东针对党内的干部的整风。为了发动整风,主席从头到尾尽了全力,有一个简单的统计,跟民主党人士谈话谈十几次,发表文章就发表几十篇,主席谈话声情并茂,感动得许多民主党派人士掉眼泪,他们说毛泽东把心都掏出来了,我们再不参加整风不好。整风是毛泽东和周恩来费了很多的劲发动起来的。党内各级官僚实际上反对整风,对给自己提意见的群众很不满,但是主席定了的事也没办法,他们就在那等待着,煎熬着,寻找机会反击。整风的时候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受到了左右的干扰,所谓左,有的人确实从地方冲击一切领导干部,我有意见,就说,整风,我就整你,当然也有坏人报复,还有一种是右的干扰,具体表现突出的是南京学生案,集体上街游行,让蒋介石回来,发生这件事,还有党内那些大右派,很多有名的学者罗隆基等,要求在政治上轮流坐庄,不能你共产党老当一把手,整风形势变坏。



这个来自左右的压力很大,党内的刘少奇等人一块找主席,商量这事怎么办?他们都放出话来了,他们的意见要反击,如果你毛泽东继续整下去,责任我们不负了,我跟你说明了。毛主席当时的压力很大,党内的高层都这么看,主席当时觉得,确实应该解决一下右这个问题,让蒋介石回来不行,轮流作庄不行,所以他写了一篇文章,说事情正在起变化。党内的整风推动很难,因为多数当官的不积极,而当主席发动反击的时候,一篇文章,从中央到地区,从高级干部,到低级干部,拧成一股绳,要反右。什么叫右?你给我提意见,就是右派,什么是标准?就是谁给党提意见就是右派,我就是党,毛泽东这场整风斗争目的,是想要人民群众去反对反对党内的官僚,而结果却是党内的官僚最后获胜了,不但没整成风,反而变成了反右,反而打击了真正提意见的人。背后策划上街反共等的确是右派,但对于大多数人讲,处于对国家,对主席对中央的号召支持,要整风,参与了,最后落个右派,后遗症很大。实际上具体的前线指挥反右的是少奇、小平同志挂帅,对此,左派,包括右派很糊涂,认为毛泽东是反右的主角。我觉得脑筋最简单的就是右派,根本不知道当时毛泽东是整党内,谁是官?你们都是知识分子,学校的老师,大学的教授,或者哪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毛泽东什么时候说过整这些人?他一直是整官,一直是矛头向上,党内的官僚是想矛头向下,你怨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你就不想想你这个事跟你的顶头上司,跟少奇、小平同志有没有关系?所以说右派们糊涂,什么都往主席身上扣。当然,主席也没办法,谁让他是代表共产党员的旗帜呢?自然有些脏水要泼到他身上。但是整风和反右派,确实是两件不同的事,整风和反右没有达到毛主席的目的。



第七个是三面红旗问题



三个红旗的事是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怎么提的这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对不对?我看没有一点问题。



大跃进的思路,对不对,我是认为对的。我们就是落后,人们现在走在我们前面,已经超过了,我们离后面很远,追上人家,想超过人家,总得跑步。解决速度的问题。就是主席这个经济学思想,其中有一条,是跳跃式发展,战争当中,搞过军事上的跳跃,千里跃进大别山,叫做蛙跳战术。主席的加速取得了伟大成绩,但也出了一些的问题,有不少的右派抓大跃进问题做文章,指责毛主席,实际和毛没有关系。什么问题?是一分两分的错误和不足,七分八分都是功劳,就是抓住二分的错误也要弄清是谁造成的,错误是谁的?毛泽东就没错,二分的大跃进的错误,是一线领导,是刘少奇和小平同志,包括在地方的大队书记和村长,谁都有份,因为认识工作水平低,形左实右。



总路线,毛泽东提出的是鼓足干劲,没错,力争上游,我们是力争。多快好省,是互相制约的。又好又省建设社会主义,我认为这个口号非常完整,但是你没去做。这个东西你到最后说口号也是错的,不讲道理,这个是不加分析的,我认为这个口号没有大的问题。



第三个旗就是人民公社,兴这面红旗有个历史背景,你看共产党多厉害,是从几十个人,策划于密室要创新中国,不到二十八年真正的把政权拿到手了,把日本人赶走了,把国民党打垮了,把美国干败了,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党内嗷嗷叫,有劲都没处使。当时形势是中央跟不上地方,中央不断的调整保守政策,本来要搞一段新民主主义建设,没几年,很快就进入了社会主义高潮了。他们搞集体化,你搞不能不让我搞,你争我赶。你们如果问当时的情况,特别是干部,争先恐后想参加这个人民公社,这多好。包括刘少奇他们也到处说,描绘共产主义的理想,各自说的差别不同,但是说的都很好,大家都想尝尝共产主义的味道。我的意思说,昨天晚上我谈了一个朋友,谈到三个点,今天又陪着转转,一天只能招架几个人,毛主席也不是神,他哪有那么多精力?什么都和主席联起来不是实事求是。所以,人民公社这个事,应该说是历史当时的中央到地区有一种需要,主席是在其中起了一个推动作用,是说,人民公社好,报纸上就大力宣传,最后,当时吃大锅饭,确实不够条件,吃了一段就吃不下去了,我小时候有印象,杀猪宰羊的,吃了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上猪肉了。当时也计划不周,到最后,受影响,吃不下去了。人民公社化当中,有许多的浮夸风,虚报产量等等,中央都有责任,许多干部,中央一线的领导,刘少奇、小平都有责任,把这个事都算到主席的身上,没有道理。当时有两种人起了不好的作用,一种是极左的,如陈伯达、张春桥写文章的时候要消灭商品经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另外,有的人是用阴谋的办法,中央的有些领导,不同意公社化,故意往坏的搞,虚报。我认为这所有搞虚夸风的人都不是好同志,都是在破坏毛泽东精心领导的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的运动,破坏三面红旗。



第八个是彭德怀问题



搞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反动派一直要干的,他们大搞浮夸风等其实是很阴谋的,想嫁祸于毛主席。毛泽东哪个文章说,你多报点产量?他一直说要实事求是,可是他们要虚报,什么亩产万斤,鬼才信,干这些而且不是一般的干部,都是省和中央的干部,所以我讲两个倾向,一个陈伯达左理论,还一个是刘少奇形左实右实践,就搞出了很多的毛病。还是毛泽东很早就发现了问题。很多问题解决不了,都非常热。通过北戴河会议、郑州会议、上海会议,反复讲,反复批评,最后才把五风才压下去。全党认识逐步统一起来,承认贯彻三面红旗的时候,有人左了,要纠左,但是左得有事实,哪个是左、哪个是形左实右,最后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大家都同意了,然后找个风景区,开会,休息一下,做结论。上庐山,就是这个意思。庐山风景好,大家上庐山的时候,心情都不错,毛泽东的原话说要开个神仙会。他心情很好,有心情做诗,如: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胧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他想的是桃花源的事,结果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刚开会没多久,彭德怀从国外回来了,闹了庐山大乱,就是我们讲的庐山会议。本是反左定论的会,把调子已经定下来,是成绩伟大,有所不足,前途光明。彭德怀这个人,右派说他好,左派不说他好,到现在都争论不清,有很多种说法。



会议做肯定三面红旗结论是一个方面,彭德怀从苏联回来,认为纠左不到位,发战书,我认为是干扰中央既定方针。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有人说彭德怀是大忠臣,为民请命,我不这么看。北戴河会议他为什么不说?郑州等会议他为什么不说?等等,你早都干什么去了?你做的不够好,党内民主,要发言,你窜动一帮人干什么?你说的不是阴谋集团,不对,你串连就对吗?这个事,毛泽东一开始的时候的很清楚,他两面批评,批彭德怀右,批刘少奇一触即跳,发表了讲话。彭德怀主要是攻击刘少奇等,因为他是一线领导。不管怎么说,是彭德怀庐山会议上挑事,在分组讨论时不愿意散会,要查责任,然后给主席写信,信中谈出了他的看法,全面批三面红旗。有不少人把这件事看简单了,彭德怀就是要追究前一段错误的责任,彭德怀就这个意思,你们的工作是错的,咱们不说几分,但是不能说个错就完了?得调整班子。那时毛泽东的意向是顾大局,刚刚主席决定,就是退居二线,刘少奇是国家主席,怎么办?刘是主席的接班人,毛主席总不能因彭德怀反对就换主席的接班人,主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不好拿主意的。文革中彭德怀跟北京航空学院的造反头说,我不是反毛主席,是反刘少奇,我当时早就看出刘少奇不是好东西,我反他。有人认为彭在庐山就是反刘少奇,我觉得不是,他明的是反刘少奇,暗里是对毛主席有伤害,因为基本政策是主席定的,三面红旗是主席提的,彭德怀等于反了中央的主要领导。毛主席两面批评,两边如果说算了,不要闹了,准会散会,结果正相反,两边势成水火。我看有个回忆录,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录,说中央吵架很厉害,毛泽东在庐山住,我专门看了大会议室离主席住处有很远,就听得到吵架,你说怎么弄?不散会就不散,就继续开会,开中央全会。这时候出了一个事,什么事?当时中央领导住的房子,都有编号。罗瑞卿听到在彭德怀等人在一块私下开会的时候,就议论主席一些事,他听了一句话就是说,毛泽东就好比斯大林晚年,他揭发了。背后骂主席一事,这使彭德怀上书性质变了,中央马上就开会,追查这个事的来源,怎么说的。原来两派以为主席让大家有个表示,印发彭德怀同志意见书给中央委员会是毛泽东亲笔的写的题目,对这个意见书可以发言,毛泽东没有说哪个对,哪个错,所以有争论。但你彭德怀反毛泽东还得了?说毛这是斯大林的晚年,然后把彭他们等于关起来开小会,要求揭发,最后受不了了,揭发出了不少反毛泽东的话。陈毅揭发一条很重要,说我和彭德怀同志一块来,从北京过来,彭德怀跟我说,苏联赫鲁晓夫把马林科夫他们搞掉了,中国共产党应该向苏联学习,暗示他们要搞毛泽东,再一个说法,彭德怀说,中国老百姓好,中国老百姓如不好,早就请苏联红军过来了,这是陈毅揭发的。当时彭德怀跳起来说,你看我一句俄国话也不会说,我有什么交易?你可以找翻译去问!但是中央多数人都开始批彭德怀,彭觉得理亏了,起码你说斯大林晚年不好,说毛泽东好大喜功不好,这时候彭德怀想撤退,写捡查。当时刘少奇却不干了,刘少奇和很多各省内一把手都认为,彭德怀这个事就不能这么不了了之,从中央常委会决定批彭问题,到开常规中央委员会议,就是批判斗争彭德怀,我是得到的一些资料,你知道咱们党内斗争有多激烈,红卫兵那套斗法学谁的?学党内斗争。罗瑞卿的女儿,有一篇文章讲的,说她爸对不起彭总,什么意思?是罗瑞卿打了彭德怀。中共内部有很多历史的恩怨,山头林立,有时候得机会就落井下石,他们也不是神,也不是很纯洁的人,发生过一些过火气行为的,彭德怀检查不行,再检查还不行。对彭德怀,我觉得,主席对得起党内所有的干部,主席完全可以把彭德怀这么大的事严肃处理,你们背后说我是斯大林晚年,好大喜功,你背后说我坏话,滚蛋,但主席很宽容。主席当时是保护主义,保护彭德怀,保留了党籍,保留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只是撤销了国防部长、副总理的职务和其他行政职务。庐山会议彭德怀的这个事,最后全党达成了一个关于彭德怀反党的决议,就算做了个结论,后果很不好。我认为彭德怀至少是干扰,人家中共本来是纠左的,最后变成反右了,结果造成了三年的经济困难,经济出了大问题,确实全国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这个困难时期,刘少奇的评价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我不这么看,我认为没有到那个程度,主要是天灾,人祸是指谁?这里需要探讨,反正彭德怀是一个。



彭德怀在庐山会议,我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在很多领导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问题,在打彭德怀问题上,态度不一样,在常委会批彭德怀的时候,像刘少奇错词非常严厉,就指责彭,与其你夺权,不如我夺权。各种话都有。小平同志没去,凡是参加会议的,除朱老总和气一点,一个比一个卖力气,否则,难道庐山会议不是毛泽东一个人唱戏吗?,林彪说彭是冯玉祥式人物,想当英雄,大英雄是毛主席。即使是彭德怀是冤枉的也是少奇等多数领导的责任,始作俑者是彭德怀。这个东西我们需要动脑子。当然,也不是把彭德怀的人说的很坏,但动机可疑。遵义会议之前是怎么回事?就是毛主席和王稼祥嘀咕,这个仗怎么打?打下去的话,红军的老本都没有了,就得开个会,指责李德和周恩来,你们把仗打坏了。认错了就完了?没那么回事,得调整班子。庐山会议,主席如果不干预,不是彭德怀的反党集团,彭德怀是大英雄,是什么局面?彭德怀不当毛泽东的一把手,也得当毛泽东的二把手。毛泽东说彭德怀与张闻天是文武合璧,相得益彰。我们在座的同学和同志们,想一个问题要多种思路方式想。我是说,客观上彭德怀历史上有错误也有功劳,但是他打仗打的我不赞成,老是拼命的打法,就像百团大战,包括朝鲜战争死的人很多,但是,是有功劳的,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第九个问题讲一下,关于军衔制的问题



废除军衔制反映了主席的革命思路。主席当时是迫于压力才同意实行军衔的。开始的时候,56年的时候,迫于党内军内的压力,说苏联老大哥都有了大将、元帅一类军衔制,我们南征北战吃了这么多的苦,我们也得有衔。怕毛泽东不同意,要毛主席当大元帅。主席怀念供给制,多数人反对,主席说,你们愿干,你们就干,我不当大元帅。并说周恩来、小平你们也别当了。但是军队的系统人就封元帅了,朱德、彭德怀排前两名林彪排在第三。林彪的功劳太大了,打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谁都得服。有的是混上的,争的厉害,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封衔时,意思是还没到封衔的时候,你不哭是没到那个时候,定军衔的时候,就掉眼泪了,又如我定正教授,你定副的,为什么他是正教授,我是副教授?闹矛盾,是一个道理。后来首先主席在军队解决了军衔制问题。林彪主持了军委以后,取消军衔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人民军队应该是人民的服务员,军衔制是西方的思想,剥削阶级的军队才搞军衔制,我个人还是比较赞成主席的思路,前些日子我讲太平天国的一段,也指出军衔害死人。军衔有什么好处?没有。动机是什么?这就是盲目的崇拜西方,斯大林开了个坏头,但是主席纠正了,我个人不赞成军衔制。



第十个问题,七千人大会



第十个问题就是七千人大会和北戴河会议,也就是八届十中全会。中共在62年开了个规模空前的会,总结经验,当时党内各种力量的对比有变化,刘少奇主持一线工作多年,势力上升,毛主席影响相对下降。不同的人露出了不同的态度,中央表示你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不会抓辫子和打棍子。刘少奇在会上说中共领导下的问题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一点自我批评都没有,掩盖他的严重错误;相反,毛泽东对整个中国问题承担了责任,做了自我批评,光明正大。林彪在会上的发言比较引人注目,他认为:我看我们党的整个历史,凡是毛泽东在党内掌权的时候,贯彻主席思想顺利的时候,我们党的事业就顺利,就发展;凡是毛泽东同志在党地位受到威胁,他的指示不能得到正确贯彻的时候,我们党内的事业就受挫折,他号召进一步落实主席思想。他提出,总结经验,七千人大会,大家要找自己的毛病,出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按主席指示办事,干扰了主席的思路,主席当即表扬了林彪看问题不一般。林彪讲的对,确实是,我们党内很多的问题出来的时候,都是对主席战略政策,理解不透。这个会开完以后,结局是什么?虽然是说都反思,但是有许多人不反思,形势对主席很不利,因为党内的很多官僚、干部,发现主席老是不替他们说话,动不动的军衔也不要了,动不动批评工资高,要降薪,动不动整风,动不动要参加体力劳动什么的;反过来,刘少奇想涨工资等,代表他们的利益,是鲜明的对比。在七千人大会以前,主席把许多问题看为是认识水平的问题,后来琢磨是怎么回事?这么胡来,大失水准,是故意干的,加上刘少奇等对三自一包等资产阶级的东西感兴趣,毛泽东发现党内有坏人,有资产阶级。所以在62年北戴河会议上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毛主席认为,照刘少奇这样下去,中国虽然革命成功了,有可能倒回去。毛主席说我们儿子不行还有孙子改正,说是轻松,但他实际看的很重。对阶级斗争问题,毛主席在全党进行了宣传。对中共八大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路线,毛泽东在这次北戴河会议上提出了质疑,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问题,路线就变了,实际上,北戴河会议很重要,等于否定了八大的政治路线,为以后主席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