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胡侃摄影:漫话摄影器材(四)by AlphaQ  

胡侃摄影:漫话摄影器材(四)

说了不少旁轴机方面的东西,好像还是没有真正说到旁轴机相对单反机的优势。



简单的说,单反机的优势主要在于长焦段,还有微距摄影,此外,在一般拍摄条件下,旁轴机是很占些便宜的,尤其是在广角段和抓拍有比较大的优势。



旁轴机轻便灵巧,体积比较小,拍摄的声音很轻,有的旁轴机的快门声音轻到让自己都几乎觉察不到,比如柯尼卡的巧思就属于此类。所以,旁轴机一般是抓拍,尤其是近距离抓拍人物照片的最佳工具。



其他的现场抓拍,也是旁轴机比较好使。旁轴机的一个很重要的使用方式,就是双目取景,因为其旁轴取景器在机器的左上端,所以在摄影师用右眼观察取景器的同时,左眼也在观察拍摄现场,这样大大方便了对于拍摄时机的捕捉。旁轴机的取景器本身的取景范围也不是如单反机那样小,而是大于拍摄画面的画框,也使得摄影师在一只眼看取景器的时候得到超过单反机的范围。



单反机的取景器一般只能覆盖拍摄画面的96%上下,只有很专业的型号,如康太师的RTS和尼康的F专业系列等才能提供100%的画面覆盖,而且单反机的取景器亮度完全取决于所使用的镜头,经常亮度不够,比起旁轴机来就差多了。双目取景抓拍方式在单反机上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旁轴机的另外一个使用方法是盲拍,许多徕卡用家就很喜欢盲拍,就是不看取景器,全靠对机器和镜头的熟练使用程度,看也不看拿起来就拍。盲拍,经常是拍摄人物,而且是有些偷拍的意味,让对方没有觉察到你在拍摄。徕卡的简单可靠和快门声音的轻微,使得盲拍成为可能,如果是单反机就没有不行了,你反光镜喀塔一声响,盲拍就失去意义了。单反机的反光镜,不仅出声音,还会产生震动,这也是很多旁轴机用户攻击单反机的一个软肋。呵呵,,,



徕卡的镜头设计比较有一致性,所以熟悉使用徕卡的人就会很自如的掌握镜头焦点距离的调整, 不用眼睛看取景器聚焦。也确实是有些人,比如摄影大师布列松就是使用徕卡抓拍,他的照片经常表现的是抓拍气氛,而不是讲究的画面布局和结构。这大概就是徕卡相机的一个优势所在了。



我个人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听说旁轴机的广角镜头成像质量总是要比单反机上的好,原因就是旁轴机上没有反光镜,镜头可以更加靠近成像平面,这样设计镜头时候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控制广角镜头出现的成像变形,制造更好的广角镜头。



旁轴机的缺点,正好就是单反机的优点了。取景器虽然明亮好使,但是取景器不能直接预视景深;在使用滤色镜时候不能直接观察拍摄效果,尤其是偏振镜需要先找好位置再装在镜头上使用,比较麻烦;再有就是近距离拍摄会在取景器上有平行差(这个问题在康太师的G系列旁轴机上有自动校正,挺好的)。



还有一个,是单反机会受到画面篇幅的一些限制,拍摄宽幅画面的机器就要使用旁轴取景才行,不能装单反五棱镜,因为太复杂了。所以,单反机大部分都是35毫米格式,在120中幅格式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正方形的6x6画面,如哈苏和罗徕,还有6x7,如日本的Pentax和Mamiya等,再宽的画幅就不好制造单反取景器了。



下边儿这架机器是120中幅中比较宽的6x9,比例相当于35毫米画幅的2:3,机器是日本富士。富士制造过好几款类似的中幅相机,还有皮腔折叠式的,质量都很好,价钱也很贵。







这是富士6x9中幅机。













这是用富士6x9拍摄的照片。



富士这个牌子,在35毫米单反机用户中知道的人不太多,一般就知道富士制造胶片和最近的一些数字相机。其实,富士的中幅相机和大尺寸镜头一直都声誉很好,只是那些东西的用户相对比较少。



我自己的可怜经验,富士镜头的成像特点有些像尼康头:硬。齐刷刷刀切一般,非常锐利。



虽然35毫米单反机的用户经常看到尼康和佳能制造的超长焦镜头就会胡乱羡慕不已,其实,那些东西虽然巨大而昂贵,但是使用的机会很有限。我个人使用过600毫米的尼康长焦头,拿来的时候很兴奋,可是真的没有什么机会用这个破玩艺儿,因为邻居洗澡的时候总是挂着窗帘,看都看不清楚,更别说拍了。呵呵,,,



除了体育比赛,野生动物和鸟,还有给杂志之类拍摄人像之外,长焦镜头的用处就几乎没有了,而这些正是我们一般人用不到的。



长焦镜头虽然有压缩和拉近的强大功能,但是组织画面元素结构和制造视觉冲击正好不是长焦镜头的强项,而经常是广角镜头发挥优势的所在。



所以,我们如果在外面看到脖子上挂着安装超长焦大镜头而没有三脚架的主儿,基本可以确定此人是有闲钱也有些闲心,不过,在摄影方面大概还没真正入门呢。



真的要牛,一般都是往广角方向发展,不能奔长焦,这个应该是常识,不过很多人不懂,却认定了镜头越长越大就是越牛。多大的误会!







这个就是脚踏德国徕卡,气死瑞典哈苏,全世界相机中顶天第一牛的瑞士阿尔帕120中幅机。价钱美元四万多焖。这个机器上面装的是一颗蔡斯广角镜头,机器顶上是广角取景器。







这架阿尔帕上装的还是广角镜头:德国施耐德公司特别为阿尔帕制造的镜头:ALPA Apo-Helvetar 5.6/48毫米广角。







这个是特制阿尔帕,卖多少钱我也说不上来,肯定超过一般的四万多焖,估计要了盒儿钱啦!机器两边儿黑乎乎的可不是塑料,而是精细打磨出来的高级黑檀木!







特制阿尔帕仰面朝天,看起来有些淫荡。后边儿是可以更换的机背。



那么,这个牛到了姥姥家的瑞士阿尔帕到底怎么样?是否好用?



你问我,我问谁去呀?别说我自己了,我认识的人里都还没听说有谁用过这种价钱吓死人的机器。估计这东西的质量不会太糟,应该快赶上我国上海制造的海鸥4A了吧?



旁轴机说个差不多,该说反光机了,咱先说双反机。







这个是经典双反机的始祖,德国罗徕。几乎所有的双反机,都是德国的罗徕的翻版,看起来都差不多。除了我国著名的的海鸥和珠江等之外,日本的亚西卡等也仿造过罗徕双反。







这是双反机的工作示意图。上边儿的镜头取景,画面经过45度角的反光镜投射在上面的毛玻璃平面上,摄影师低头看毛玻璃取景。反光镜是固定的,不会震动,也没声音。另外那个下边儿的镜头才是真正在底片上成像感光的关键所在。上下两颗镜头同样的焦距,是联动的前后共进退关系,所以毛玻璃上看到的图像与底片感光的相同。



上下双镜头,反光呢,只是上边儿的那个需要反光在毛玻璃上供取景使用,下边儿的在底片上感光。于是,最终获得的照片图像质量取决于下边儿的镜头,其重要性就大大超过上边儿的取景镜头了。



在比较高级的双反机上,我们能看到上下两个镜头的质量差别。上边儿的比较差,下边儿的比较好。



看看这两架罗徕上的上下两颗镜头,很明显取景镜头不如拍摄镜头,差别不仅是光圈大小,而且连镜片的镀膜工艺都看得出来不一样。







这架罗徕双反上装的是德国施耐德双镜头。







这架罗徕上装的是蔡斯普兰娜镜头。







这架机器是我国上海制造的海鸥4A105型。







这架是我国上海制造的海鸥4A供外销出口的顶级机,109型。



与牛烘烘的德国罗徕双反相比,我们上海制造的海鸥看起来好像是稍微单薄羞涩了些,不过仍然是真正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啊!要干掉德国蔡斯,还要靠海鸥才行。



圣人说过:“噩梦醒来是早晨,蔡斯杀手是海鸥!”



虽然海鸥是好东西,但是与海鸥类似的我国广东制造的珠江双反却几乎完全是垃圾。所以要买,就是海鸥, 不要买珠江。你说,就凭这个海鸥,我们上海人能不骄傲么?太难啦。



我印象中,德国罗徕最初是两个德国人合作创立的公司,年代也很久了。不过,罗徕没有真正自己的镜头,主要是安装蔡斯等德国公司制造的镜头,这点上有些像瑞典的哈苏。



罗徕也曾经有挂自己名字的镜头,但我听说是蔡斯制造的镜片,然后授权罗徕组装起来的,其实还是是蔡斯头。

罗徕双反,是无可置疑的经典,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双反机的缺点也很明显:不能更换镜头,所以功能受到很大限制,无法与瑞典哈苏相比。



罗徕也不能靠继续制造双反机生存下去,于是,罗徕也推出了与哈苏类似的功能多样化的120单反机,而且在一些自动化的功能上还超过了哈苏。







这是新型的德国罗徕120单反机6008型,功能强大,甚至有自动聚焦。



自动聚焦,听起来好像不算啥不得了的,不过别忘了这可不是35毫米相机,这是120格式的中幅机。.com



罗徕本来就造120中幅相机,后来也介入35毫米格式机器的设计和制造了。我记得是在1970年代后期,罗徕推出了35毫米的单反机,开始在德国制造,后来转产新加坡,而且前后的机型有些改变,以前我还记得差别是什么可现在实在想不起来了,反正虽然有差别,但是德国制造与新加坡制造的并无质量上的优劣之分。这套罗徕单反机配的镜头厉害,是全套的蔡斯,我记得是一共四颗蔡斯头。



想省钱玩儿一把蔡斯镜头的同志可以考虑置办一套这个罗徕的35 毫米单反,机器很好,而且主要是镜头是货真价实的蔡斯“剃头”啊。



这套机器的优点是便宜,其实本来不便宜,但是因为停产多年,卡口与其他机器不通用,所以市场比较小;缺点是因为少,而且我估计罗徕也早就不提供服务了,所以万一有问题不好找零件和维修。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很可怕,真的出问题,就再买一架二手罗徕机器就好了,把有毛病的扔垃圾堆。



也许这是玩儿真正蔡斯镜头的最经济途径了,只要买一颗蔡斯镜头的钱,大概就足够买这么一套二手带几颗蔡斯镜头的罗徕单反机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收藏价值了呢。



二手的蔡斯镜头一般也没有问题,因为蔡斯这个东西质量非常可靠,比日本尼康还要坚固耐用,真正刀枪不入固若金汤的破玩艺儿,如果不是故意捣毁的话,蔡斯镜头也不太容易出问题。



罗徕在35毫米单反机上没有能站稳脚跟,但是并没有因此放弃,仍然坚持制造35毫米相机。







这是一套罗徕在1981年推出来的Rollei 2000/3003型 35毫米摄影系统,很有意思。



我是在90年的摄影器材展览上见到的这套机器,质量相当好,制造精良,一如既往的全套蔡斯镜头。罗徕这套东西的设计思想并不新鲜,是借用了哈苏的路子,把哈苏系统给转移到35毫米格式上来了。



最后,罗徕的这套东西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已经很久没听说过这套机器的消息了,估计放弃了。原因不是这东西不好,而是价格太高了,在35毫米系统中没有它的顾客来足以支持生产。同样价钱,人家大概就宁可买一套简单一些的哈苏了,也是蔡斯镜头,可画面质量却大大超过35毫米格式。



近年来,罗徕仍然不甘心自己覆灭的下场,继续在35毫米领域垂死挣扎。前边儿刚说过,罗徕也推出了新型的徕卡镜头卡口的旁轴机,问题也仍然照旧:东西不错,但价钱太高了。



罗徕这款新型旁轴机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不少,虽然徕卡价格更高,但是类似价位的已经有日本的柯尼卡了,而且蔡斯也马上就推出其Zeiss Ikon旁轴机了,估计蔡斯机器的吸引力会超过罗徕,甭管怎么说,蔡斯总归是更加经典。



罗徕前几年还出过一款高级傻瓜,装施耐德镜头,据说很不错,价钱也挺高的。



说了罗徕,这双反机就算结束,接着就该说单反机了。